close
發炎的盂肱關節關節囊、旋轉袖口肩峰下黏液囊,和三角肌之間的黏連性纖維化,以及疤痕的形成,常會引起黏連性囊炎,通常發生在40~60歲的人。患有此症的人如要外展上臂,會很困難。經由上舉和旋轉肩胛骨後,可約做450的外展。因為缺少盂肱關節的運動,因此張力會施於尖峰鎖關節上,當作其他動作(肩部提高、或聳肩)時,盂肱關節會有疼痛感。可能引發急性囊炎傷害的有盂肱關節脫臼、鈣化的棘上肌肌腱炎、旋轉袖口部分撕裂 以及肱二頭肌肌腱炎。
主訴
上臂外側疼痛
持續深層的疼痛或是某個角度才會痛
有時半夜會因翻身到痛邊而醒過來
檢查
角度的限制 外轉>前舉≧內轉
除非有肌鍵炎,否則肌力應該沒有減少且等長用力不會有疼痛感
上臂外側有大範圍的疼痛,且肌肉張力增加
急性期
可能痛的感覺會延伸到手肘
半夜會痛醒過來
被動的關節活動角度限制起因於肌肉保護產生的筋孿或是痛,不是因為肌肉僵硬
慢性期
只有上臂外側疼痛
不會半夜痛醒過來
被動的角度限制是因為關節囊的緊縮,只有關節囊被伸展時才會感到痛
治療
急性期
減少疼痛和減少肌肉筋孿
冰敷或是熱敷
輕微的關節鬆動術
維持現有的角度,開始增加些許的角度
一般往下方的關節鬆動術病人會覺得最舒適且可減少肌肉筋孿。(因為肌肉筋孿的關係,肱骨會處於較上方的位置而影響關節活動)
開始執行幫助關節活動的運動
自主的關節活動。譬如擺錘運動。
針對旋轉肌群做等長收縮運動。等張運動通常在這時期會引起疼痛和肌肉筋孿,效果不佳
避免駝背和肩胛骨外展的姿勢,提醒保持正確的姿勢
後期
增加關節囊的延展性,尤其是前下方這個方向
超音波可加速延展性的進程
關節鬆動術,著重於前下方關節囊的伸展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