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的不穩定造成的原因分為靜態及動態因子。動態因子主要是旋轉肌群無力。靜態因子主要包括前側關節囊、盂肱韌帶及關節盂唇的損傷。不穩定的程度(脫位、脫臼),控制度(人為控制、不自主的位移)及症狀開始到目前時間的長短對於復健的規畫都是很重要的元素。肩關節的不穩定也可分為創傷型和非創傷型。大部分創傷型的不穩定是因為前下方的盂唇破裂(Bankark lesion)導致單邊或某個方向的過度活動,通常需要手術來恢復穩定性。非創傷型的病人通常表現出雙邊,或是多個方向的過度活動。復健運動是恢復穩定性的主要方式。
症狀與診斷
非創傷型的病人通常表示沒有創傷的病史,手臂在某個動作或角度才會產生疼痛。創傷型的病人會敘述曾經有過很重大的損傷,後續常常會脫臼且需要復位。手臂外轉及側邊上舉常造成肩關節前方的過度位移,而內轉、前舉及內收常造成肩關節後側的過度位移。當過度位移的產生,一般會有恐懼害怕脫臼的感覺。
治療
旋轉肌群的力量是最主要能夠穩定肩關節的重要因素。不管是手術後或是沒有動手術進行復健運動,加強旋轉肌群及肩胛骨附近肌群的肌力對於症狀的減輕都有直接的關係。如果是前側不穩定,針對內轉肌及內收肌進行訓練(胸大肌、肩胛下肌、前側三角肌及闊背肌)。如果是後側不穩定,則針對外轉肌(棘下肌、小圓肌)進行訓練。
復健運動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期 在關節最初到一半的角度開始進行低阻力、重複次數高且速度慢的肌力訓練。目的是增加肌肉的耐力、血液循環及防止過度用力。
第二期 擴大角度、增加阻力且進行等長收縮運動。目的是增加肌力及肌肉對於伸張的敏感度。
第三期 可在關節角度持續增加阻力進行等長收縮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