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一種骨細胞的破壞導致骨質的流失,進而造成骨頭的脆弱和增加骨折的發生率。骨質疏鬆反應在生長期與成熟期期間不足夠的骨細胞累積,或是之後有過多的骨質流失 骨折常發生在手腕、脊椎,髖關節。肋骨、肱骨,骨盆的骨折較為少見。骨質疏鬆可分為兩類 : 原發性與次發性
原發性
最常見
包括停經後的婦女、老年人
次發性
因為疾病或其他因素導致骨質疏鬆的發生
長期使用類固醇
抗癲癇藥物
過度食用含鋁的制酸劑
過度食用甲狀腺藥物
某些抗癌藥物
乳癌或是前列腺癌(如果是使用降低雌激素療法)
女人 – 過度運動(閉經)、不當的飲食(降低雌激素的分泌、提早停經)
男人 – 降低睪丸酮
血液或骨隨異常
危險因子
抽菸
體重過低 <58Kg
喝酒
雌激素不足
長時間的閉經(>1年)
早期停經(<45歲)、雙側卵巢切除
長期的低鈣質攝取
重複性的跌倒
營養不良
活動力不足
視力不良
預防
因為可以恢復骨質的治療方式非常有限,因此骨質疏鬆的預防非常重要。從青春期開始就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
一星期至少3~4小時的運動
避免體重過輕(<58Kg)
避免飲酒過度
避免防止鈣吸收的藥物
骨生長期和成熟期累積足夠的骨質、骨成熟期後避免骨質的流失
定期每1~2年做一次檢查(高危險群6個月)
評估
先前有骨折或是抽菸的習慣可幫助骨質疏鬆的診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經由骨質密度的測定,所測量出的T比數(對於年輕健康人所測的平均值的標準誤差數)或Z比數(對於同年齡群所測的平均值的標準誤差數),骨質密度分為三類:
- 1) T比數 > -l為正常,
- 2) T比數介於 -1 ~ -2.5 之間為骨質減少症 (osteopenia),
- 3) T比數 < -2.5為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
治療
鈣質的攝取
年紀 |
每天建議鈣質攝取量(mg) |
嬰兒0-6個月 |
210 |
嬰兒6-12個月 |
270 |
小孩1-3歲 |
500 |
小孩4-8歲 |
800 |
年輕人9-18歲 |
1300 |
壯年人19-50歲 |
1000 |
老年人>51歲 |
1200 |
儘管攝取的最佳來源是食物,為了足夠身體的需要,還是需要額外的攝取。超商、健康食品店,藥局都有多樣品牌可選擇,最貴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常見的補充物為碳酸鈣與檸檬酸鈣。碳酸鈣含鈣量最高也最為便宜。碳酸鈣與檸檬酸鈣都容易被身體吸收與利用。碳酸鈣必須與食物一起食用,檸檬酸鈣則可空腹或是與食物食用。
注意事項 :
注意標籤上的內含量,計算一天所需服用的顆數
注意補充物必須達到溶解的標準,也就是它可在胃部溶解(被吸收)。如果你不確定或是標籤上沒註明,可把一顆補充物放置在溫水裡,等30分鐘看看是否有融化。如果沒有,那此補充品將不會被你的胃吸收。
避免使用含鋁的抗酸劑
有些補充物一開始可能會有便秘或是脹氣的現象。因此多喝點水和攝取纖維質高的食物
請勿每天食用超過2000mg的鈣質
如果有腎結石的家族史或病史,在開始攝取鈣質前先知會你的醫師
如果有服用其他藥物,請先告知你的醫師。譬如如果食用鈣片加上服用抗生素(四環黴素),會降低抗生素的吸收。
因為碳酸鈣會妨礙鐵質的吸收,因此避免同時服用。檸檬酸鈣則沒有此影響。
維生素D
維生素D對於鈣質的吸收與骨頭的健康有一定的影響。維生素D可打開小腸的腸壁,讓鈣離開小腸進入到血液。維生素D還可幫助鈣在腎臟的再吸收。我們的身體暴露在陽光下15分鐘即可足夠製造與儲存所需的維生素D。年紀會影響維生素D的製造,因此建議老年人必須服用補充物。每天建議用量 : 400~800 IU。避免過度食用造成維生素D中毒。老年人可每天服用高鈣(1200mg)及高維生素D(最高800IU)。
有氧運動
儘管許多證據顯示運動可以避免骨質疏鬆的發生,但病理機制目前還不清楚。目前的解釋是,骨細胞因為重力或是有阻力運動的刺激,進而刺激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的分泌,增加酵素的活動力與生長素的釋放。這些影響回過來會刺激骨細胞的再造。
走路或是重力運動必須會提高心跳速率來增加心肺功能(每周進行3~4次,各20~30分鐘)
快走是骨質疏鬆的患者最好的運動
使用跑步機避免使用坡度
低衝擊有氧運動對於大部分的患者是適合的,但是高衝擊的有氧運動可能會對
於已經脆弱的骨頭造成負擔
沒有骨質疏鬆的人可以進行高衝擊的有氧運動避免骨質疏鬆的發生
對於年輕的女運動員,過度的運動以及節食會造成嚴重的骨質流失
年輕的女運動員常發生經期週期不規律、飲食不當,早期骨質疏鬆
低阻力運動
需訓練上下肢所有大肌群。動作必須是慢速度,有控制性的,重複10~15次會感到疲乏。以下是需運練的肌群 :
髖關節後彎 : 臀肌、膕繩機、下背
腰椎後彎 : 下背(避免前彎)
壓腿彎曲 : 臀肌、股四頭肌、膕繩機
拉背 : 闊背肌、肩膀、斜方肌、腹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