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pula-intro.png  

肩胛骨有內與外側3個角。當肩胛骨位在解剖位置時,薄的肩胛骨內緣離胸椎棘突外側約5公分,並與其平行,故常被稱為棘錐緣。從下角開始,肩胛骨的外側緣往上外側,朝著腋部的頂端,故常被稱為腋緣。肩胛骨可在胸壁之生理肩胛關節處,自由的活動,以作為上肢運動的基礎。

肩胛骨附近的肌肉群能幫助穩定及加強肩關節的功能。肩胛骨錯位或是錯誤的動作軌跡會產生上肢或上半身(脖子胸椎腰椎及骨盆)不適感。錯位的肩胛骨常發生在有肩關節受損的病史。直接的神經壓迫是很少見的。最常見的是因為肩關節的疼痛(旋轉肌群、盂唇、不穩定)而導致肩胛骨的錯位。

可能引起的症狀包括

肩關節壓迫神經導致上肢遠端的神經症狀

肩關節夾擠症

不穩定或是過度活動的肩關節

落枕

肌肉拉傷(斜方肌的中間纖維、斜方肌的下纖維)

肌肉力量的不平衡導致某些肌群無力

改變肌肉長度--張力的特性

肩胛骨錯位(肩胛骨下旋轉、肩胛骨外展、翼狀的肩胛骨)

五十肩

胸廓出口症候群

診斷

大致可分為兩類。比較少見的有直接創傷損害到長胸神經導致前鋸肌麻痺。常見的大多是組織持續的受壓,所以症狀是慢慢地表現出來的。平常的錯誤姿勢、解剖構造特異、年紀、柔軟度 肌耐力、肌力與肌肉長度都與症狀的產生有關。譬如在肩胛骨下旋的體位,可以發現因為過長的上斜方肌或是過短過緊的提肩胛肌導致三角肌及棘上肌的變短錯誤的訓練方式(時間、強度、進程)和環境,或是反覆高速度性的運動(譬如網球發球),也會產生肌力不平衡的現象,引起肩胛骨的錯位。

治療

著重於以人體生物力學的角度來針對有問題的肌肉做處置並且指導病人在合理的範圍進行訓練

急性期

強調止痛減少腫脹

藥物超音波或其他電療儀器一般在急性期會建議休息

恢復期

針對肩胛骨附近的肌群(無力變短)進行肌力訓練或是伸展來回復肩胛骨的最佳位置

指導正確的姿勢因為大部分的症狀是因為長期錯誤的姿勢或擺位而引起的

貼布貼布可以給予病人一些感覺刺激引導保持在正確的姿勢

功能期

加強上肢肌力及肌耐力

加強各個方向的動作控制

準備回復到之前的運動強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徒手保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